陳家偉先生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主任
一、精神健康源於財富分配不均
2021年一月下旬,世界經濟論壇、商界領袖及專家呼籲,工作群體的精神健康問題已敲響警鐘,且成為疫情最嚴峻問題。論壇專家高呼,工作中的精神健康不再是個人舒壓問題,而是各國政府必須政治優先解決的問題。精神健康跟全球貧窮及各地財富分配有關。在貧窮經濟體系生活的人民比在富裕經濟體系生活的人民,患上焦慮和抑鬱病的情況竟高達三倍,當中尤以兒童和青少年更為嚴重。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工委會)和香港民意研究所在2021年1月進行一個關於工作和精神健康的研究。在超過4,500被訪者中,有35%認為在自己的工作中感到精神困擾或損害。按香港人口比例,就有超過一百七十萬香港人,感到在工作中有精神困擾或損害 。是次研究在探討工作壓力的風險因素時,採取世界衛生組織分類,即工作壓力風險因素大致分為兩大類:工作內容(work content)及工作處境(work context) 。工作內容大致指工作條件,例如工時長短、工作是否要短時間完成等問題。工作處境指工作的穩定性、工作間權力關係等。
工委會的研究則加多了一個向度,這可能是一個全球嶄新的研究,這新向度就是工作倫理(work ethics),指職工個人信仰、專業操守及政治信念等。在問卷調查中,建制派支持者工作壓力多來自工作內容,而泛民支持者工作壓力多來自工作處境。這可能跟年齡有關,泛民支持者大都較年青,工作穩定比工時長短及困難,來得更為關心。而建制支持者則較多是年長一群,他們工作有一定穩定,反而工時長短及彈性會影響家庭生活,而工作模式改變也易令他們感到壓力。一般人看工作中的精神健康,只是個人心理調適問題,但是次研究將工作中的精神健康跟社會上不同組群間的矛盾聯繫,工作中的精神健康的社會複雜性就呈現出來。
二、工作中的精神健康是勞工權益
雖然世界經濟論壇是一個商界為主導的世界性組織,但他們也承認工作中的精神健康問題植根於全球及各國財富分配不均,不再只是個人壓力的問題。他們提出解決的方案,也不再是如何舒緩個人壓力的方法 (香港政府及團體一般都只提出舒緩個人壓力的方法),反而他們建議對精神損害的人給予財政補貼 。
從勞工角度,世界經濟論壇並沒有處理現時工作模式和勞資權力關係,但至少沒有將工作中的精神健康問題,簡單視為個人事情。事實上,最近多宗工作中的精神損害的個案,甚至過勞死亡 (南韓及中國派遞員的個案),或因工作壓力而自殺 (香港學校老師個案),全都是跟勞資權力關係有關。所以,工作的精神健康是一個工人職業安全和健康的事情,是工人勞工權益的事情。
傳統上,處理勞工問題是有兩國途徑,一是集體談判,另一途徑是法律改革。在談論工作的精神健康,法律討論是甚少的。法律保障勞工的精神健康權利是關鍵的。工委會致力推動現有勞工規定變革,倡導將工作導致的精神疾病納入到職業病條例中。這對於勞工捍衛其精神健康權利,向僱主索取賠償有極大幫助。
三、從個人到群體及制度
在使徒行傳有兩段記載,正記錄早期教會如何將當時人視為個人的問題,轉而為群體生活的一部份,並將之看為教會生活一部份,並且將之規範化。個人問題,成為社群生活和制度的一部份。使徒行傳3:1-8 記載一個跛子在聖殿美門乞求別人救濟。他在那裡行乞原因是聖殿多人出入,而美門人流最多。當彼得和約翰要進入聖殿,這個跛子希望他們可以給他一些金錢,可惜這兩個窮使徒卻令他失望。現今信徒一般注視彼得名言:「金銀我都沒有,但是我要給你我所有的: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命令你,起來走!」(使 3:6)
跛子的經驗卻說明當時的猶太社會,個人貧窮是個人事情,由個人處理及承擔。聖殿負責人雖然容許跛子在美門行乞,但一切還是跛子自己處理,要看跛子是否幸運得到別人施贈。我們看到彼得和約翰使這跛子行走,好像喜劇收場。但假如使徒只對跛子說他們沒有金銀,跛子只能自嘆倒霉,他不能怨使徒不給他金錢。一個人貧窮是自己個人的事,沒有人要為跛子的貧窮而負責任。
然而,早期教會開始另一種社群生活,即「凡物公用」。在這群體生活也出現亂子,使徒行傳6:1-6記載社群在食物分配時,說希臘話的猶太寡婦受到忽略,她們的同族人向使徒們投訴。在早期教會的新社群生活,個人貧窮不再是個人事情,而是社群互相承擔各人困難。這種社群生活有一種標準,就是每個人都應受到照顧,因此她們有權去投訴。不像在聖殿跛子,他的需要得不到照顧,只能自嘆倒霉,不能埋怨誰,因為貧窮是他個人的事。
當使徒面對寡婦投訴,他們肯定婦女們投訴有理,需要處理,這表明使徒們肯定個人的不幸要由群體去承擔。保羅甚至認為,在群體最弱小的一群更是需要保護 (林前 12:22-23)。為了解決寡婦們的困難,而又能讓他們可以專注自己使命,使徒們建立一個制度,用特別資源讓一些人專職去處理,並將制度規範下來,就是教會傳統的執事 (會吏) 制度。使徒行傳有兩個希臘字是常常走在一起,koinonia (團契,又譯作教會) 及 diakonia (服務,執事 (會吏) 一字源自這字)。這兩國字好像表達信徒聚集成為教會是為了服務,而服務是在教會團契中成全。
從聖殿跛子的個人事個人處理,到個人事社群承擔,到個人事制度處理,我們看到早期教會如何照顧人的需要,這對教會處理工作中的精神健康有所啟示。今天香港普遍認為,工人精神健康是工人自己舒緩壓力的事。世界經濟論壇認為工人精神健康需要政府運用資源作補助,工人精神健康是社群的事。工委會提出進一步倡議,就是法律改革,從而作出規範,從制度保障工人精神健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