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做好呢份工」
-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 2022年6月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姚志豪牧師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執委

「我會做好呢份工」是一句普通的口語,這句說話看來本是一句幾有責任、及頗為積極的。當成為2007年競選特首連任時的宣傳口號後,卻使人多了一些思考及期望。
中文博大精深,所謂「好」是甚麼意思?為著做「好」這份工而做,可以是代表做好份內的事,做得井井有條、妥妥當當;又可以只按本子辦事,不會做出多於職位的期望,不理其他人的需要作出協助,只按規條,毫無彈性,少做少錯的精神;「好」亦可以代表著梁啟釗先生敬業樂業的精神,何謂「敬」?忠實從心理發出來的便是敬,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何謂「樂」?就是不厭惡自己本業的人。或者,所謂「好」難以一概而論,但總可以從心感受。
有一次在一家湯店晚膳,短短的一句鐘,門庭如市,進來的客人所期望的各有不同,有時語氣也不算友善的,但店員卻一一回應得利落有禮,多謝之辭誠懇,感到是由衷而非「規定」的。而且不時也叫出食客的名字、認得他們的汽車、更問:「今天飲豬肺湯?」……大概你會感到彼此已超越顧客的關係。「湯」本身已很有家的味道,而這種真誠的禮遇更感溫暖。你可以認為是消售技倆,但是技巧或是由衷?你會感受到的。對於一個食客,你可以只為賺取利益,但「利益」之上,可建立更高層次的關係?我家樓下的茶餐廳,有次我忘記帶銀包,伙記說:「不要緊,下次吧!」我轉頭把錢交還,她說:「使咩咁急!」我說:「怕自己忘記!」她應:「忘記就由它吧!」我想說:其實人與人之間,錢是否「最」重要?還是有錢都買不到的關係?
甚麼工作都好,用心是很重要的,這是很抽象,不能量化的,但卻可以提高別人對行業的尊重,尤其是直接對人的工作。令我最深印象的,莫過於遺體化妝師。當她用心去替逝者化上妝,細心的打點,你就會感到被尊重,使家屬也得著安慰,自然對化妝師也生敬意。「我會做『好』呢份工」的「好」(GOOD),可以譯為「善」,我想:就是從工作中滲出那種美善,是人與人渴望的關係,或許就是我們越來越少見的人情味。職場上彼此的善待,或許就是互相體諒,明白對方的處境,特別在疫情的陰霾下,可能能為建立有福能同享,有禍能同當埋下種子。
善待−其中一個具體的方法好多時也反映在薪酬福利。近日,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指出,公務員低中高層的薪酬趨勢淨指標,加幅介乎2.04%至7.26%。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如公務員加薪幅度跟隨通脹可以接受,但高級公務員加薪超過7%是脫離現實,極有爭議,社會不會接受。不是討論應否加薪,對於這種肥上瘦下的福利政策,只會造成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而且只會加深仇富的心態,政府不應再讓香港的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所反映貧富懸殊的鴻溝擴闊。敢問:疫情期間,最前線、最低層日日時時大清潔的公務員,是否應更要善待他們呢?!
善待−大概可在職場上與勾心鬥角成為一種抗衡。
Comentários